金华27位院士中,竟然有10位东阳人!(2)
冯泽芳,1899出生于义乌, 博士,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(院士),农学家、棉花专家。
朱壬葆,出生于1909年,金华岭下朱人,博士,1980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(院士),生理学家。
王伏雄,1913年出生于兰溪,博士,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(院士),植物学家。
程纯枢,1914年6月15日出生于金华一儒商世家,籍贯安徽徽州,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(院士),气象学家。
李正武,1916年出生于东阳,博士,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(院士),核物理学家。
吴自良,1917年出生于浦江,博士,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(院士),冶金学家。
王元,1930年出生于兰溪,著名数学家,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(院士)。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研究,在解析数论、代数数论以及数论方法应用等方面均作出了卓越贡献,26岁便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“3+4”命题,使中国首次在这一领域跃居世界领先地位,他与华罗庚合作,致力于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,提出了享誉国际学术界的“华-王方法”。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、陈嘉庚物质科学奖、何梁何利奖、1999年华罗庚数学奖、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。
严陆光,出生于1935年,电工学家。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(院士)。
徐更光,1932年出生于东阳,学士,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,爆炸理论与炸药应用技术专家。
黄文虎,1926年出生于永康,硕士,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,机械动力学与振动专家。
陈士橹,1920年出生于东阳,博士,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,飞行力学专家。
陈星弼,祖籍浙江省浦江县清塘村,1931年1月28日出生于上海。半导体器件及微电子学专家,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,电子科技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陈星弼从事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的理论与结构创新方面的研究,被誉为“中国功率器件领路人”。
何新贵,1938年出生于浦江,硕士,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,计算机软件和人工智能的理论研究家。
金国章,1927年出生于永康,学士, 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,药理学家。
金玉,1937年出生于东阳,学士, 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,古生物学家。
潘德炉,1945年出生于东阳,学士,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,海洋遥感专家。
朱位秋,1938年出生于义乌,硕士,2003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,力学专家。
颜德岳,1937年出生于永康,博士,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,高分子化学家。
麻生明,1965年出生于东阳,博士,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,有机化学家。
潘建伟,东阳人,1970年3月11日生,物理学家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,被誉为中国“量子之父”。2016当选中国科协副主席,2021年获连任。现任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、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等。
龚晓南,金华罗埠人,1944年10月生。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士,土木工程学专家。浙江大学教授、博导。